每周精读(2022.11.18)

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,越南战争爆发。随着战事的不断升级,阿里也面临着服兵役的问题。阿里说:“我绝不会跑到万里之外去谋杀那里的穷人,如果我要死,我就死在这里,咱们来拼个你死我活!如果我要死的话,你们才是我的敌人,与中国人、越南人、日本人无关。我想要自由,你们不给;我想要公正,你们不给;我想要平等,你们也不给。你们却让我去别处替你们作战!在美国你们都没有站出来保护我的权益和信仰,你们在自己的国家都做不到这些!”

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,斯皮尔伯格就买下了小说《辛德勒的名单》的电影版权。他觉得年轻时拍片凭直觉,现在年纪大点就应该用头脑消化见闻,不应在小节上钻牛角尖,太吹毛求疵会变得很知识分子化。他说:“我个人最重要的敌人,就是想太多了!”他说:“活过才有能力叙述和人有关的故事。”

③索尔仁尼琴感叹:“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。”

④罗斯福的女儿艾丽丝是一位个性鲜明、颇受非议的人物。朋友们有时劝他管束自己的女儿;他却说:“我可以当美国总统,也可以管好艾丽丝,但实在无法同时做两件事。”

⑤福特12岁那年春天,母亲突然病逝。但母亲的一句箴言永远铭刻在福特的心里,成了他一生创业精神的宗旨:“你必须去做生活给予的不愉快的事情,你可以怜悯别人,但你一定不能怜悯自己。”

⑥有位妇女来求甘地说服自己的孩子不要吃对身体有害的糖果,甘地对她说:“请下周再来。”这位满心疑惑的母亲一周后带着她的孩子如约而至。甘地对这个孩子说“不要吃糖果了”,并和孩子嬉戏了一阵拥抱告别。临走时孩子的母亲忍不住问:“为什么上周您不说呢?”甘地回答:“上周我也在吃糖。”

⑦花繁柳密处,拨得开,才是手段;风狂雨急时,立得定,方见脚跟。
——语出陈继儒《小窗幽记》。纵然世界云谲波诡,我心始终澄明如一

⑧自己认可自身的价值;对于那些必须自己决定的事情,就一定要自己做决定;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。
——成熟的三个条件

⑨想多了都是问题,做多了都是答案。
——勇敢上路,不徘徊在许多假设性的框框里

⑩一个人有两个我,一个在黑暗里醒着,一个在光明中睡着。我是烈火,也是枯枝,一部分的我消耗了另一部分的我。
——修炼一颗老辣的童心